成都信用网-致力于打造高标准的信用征信体系,专业评估企业信用,公司注册,代理记账,公司注销等企业一站式服务平台!

网站公告: 单位信用评级需提供下列资料      1.单位三合一营工商局注册的业执照、机构在民政部门颁发的登记证书复印件、扫描件或照片;     2.单位近三年或最近一期的财务报表。

信用学术研究当前位置:首页 > 信用学术研究

行走在巴金指引的路上

作者:四川省信用网时间:2013/8/9 10:38:20阅读:6195次

——《东河口绝恋》《青川涅槃》作品研讨暨巴金文化长廊建设座谈会侧记 张发政

海外学者劳伦斯·史维哲,浙江省建设厅长、浙江省援建青川指挥部指挥长谈月明,茅盾文学奖评委、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何开四,温州市支援青川县灾后恢复重建指挥部为研讨会发来贺信、贺电和题词

巴金树下思巨擘,利州城头仰文宗。 4月19日,由四川省作家协会、广元市委宣传部主办,巴金文学院、广元市作家协会承办,利州大酒店协办的《东河口绝恋》《青川涅槃》作品研讨暨巴金文化长廊建设座谈会在利州大酒店召开。省作协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主席团成员郭中朝出席会议并讲话。 这里是中国文学巨匠巴金童年生活过的地方。大酒店内两棵百年皂荚树,相传为巴金所植。早在多年前,它即被命名为“巴金树”。

这一天,与巴金有关的四件事,在这里聚到了一起。其一,广元“巴金文化长廊”建设的消息,从这里对外发布;其二,秉承巴金倡导的“敢说真话”的作品《东河口绝恋》《青川涅槃》研讨会在这里召开;其三,承办以上活动的单位,乃省作协之巴金文学院和市作协;其四,便是这巴金故地和巴金树了。 《东河口绝恋》《青川涅槃》是广元日报记者熊芙蓉的地震题材作品。地震发生时,熊芙蓉正在青川,她被困30多小时后回到广元,在广元新闻网发出了第一篇职业新闻人关于青川灾情的报道。此后,她全程跟踪采访,见证了青川地震发生、紧急救援、过渡安置、灾后重建的全过程。震后一周年时,她捧出了全面反映青川灾难的《东河口绝恋》;震后28个月,她捧出了反映青川灾后重建的《青川涅槃》;今年,她将“一黑一红”两部纪实作品,修订后再版集结,引起了文学界的关注。省作协决定,为其召开作品研讨会。

企盼英文版诞生 加拿大卑斯省学者劳伦斯·史维哲在贺信中说:根据我们在灾区和学术方面的研究调查表明,世界上没有其他国家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达到作者书中描述的重建成就。我们希望作者的《东河口绝恋》和《青川涅槃》能够出版英文的版本,为几乎无法得到相关的中国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详细资料的海外读者,提供一个了解真实中国的机会。茅盾文学奖评委、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何开四在贺信中说:作品真实全方位地反映了青川在劫难中自强不息、惊天动地的奋斗历程,讴歌了青川人民自力更生、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精神,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一片热土深厚的感情。在艺术传达上,作品也极具特色,无论是人物刻划、谋篇布局还是语言造型,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浙江省援建青川指挥部指挥长谈月明也发来贺电:热烈祝贺熊芙蓉《东河口绝恋》《青川涅槃》研讨会顺利召开,预祝研讨会圆满成功,今题词以祝贺:书中反映人间大爱,笔下著写中国力量。

温州援建指挥部在贺电中说:《东河口绝恋》、《青川涅槃》不仅是极有价值的“青川灾后重建志”,更是史无前例的“温青人民友谊志”。 作为记者的担当难能可贵 郭中朝在讲话中说:可以用三句话概括熊芙蓉的两部作品:出色地履行了作为记者的职责;表达了作为作家的人文关怀;两部作品具有较强的文学性、艺术性,将会载入中国灾难文学史册。中国作协会员、省作协主席团成员、四川日报高级编辑、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伍松乔说:汶川大地震以后,地震题材的作品大而言之有两类,一类是媒体作品,另一类是文艺作品。像《东河口绝恋》和《青川涅槃》这样,由媒体人作新闻调查写出的纪实性作品,非常难得。熊芙蓉的作品和行动可概括为12个字:“有血有肉,难能可贵,可圈可点”,作品直观地告诉了读者一个真实的青川,在“三川一江”的同类作品中,青川的特殊性被充分地表达了出来;其作者作为媒体人的这种自觉难能可贵。 中国作协会员、一级作家、巴金文学院副院长马平说:今天的会标有点长,但再长的会标我们都可以提取关键词,比如“熊芙蓉”(以她的两部作品代替)、“文化长廊”,将这两个关键词重新造句,可以是“熊芙蓉行走在文化长廊上。”但是我们知道,熊芙蓉并不是这样潇洒地走过来的,她行走在灾区的土地上,一定非常艰辛,我们应该向她表示崇敬。

马平在他的一篇评论中说道:我们置身于读图时代,我们正努力地以真实和真诚的书写为文学收复失地并拓展疆土。《青川涅槃》所做的工作,正是以真实直击现象,以真诚呼唤人心。熊芙蓉以其细腻的笔触,悉心勾描,精心绘制,为我们编织了一卷翔实可信的山水图。 中国作协会员、广元市作协副主席李先钺说:熊芙蓉与其他著书者不同的是,她把心交给了青川,真正融入到了25万青川人民的心中。 希望由体验升华为艺术 西华师范大学教授何希凡说:读了熊芙蓉的书,得到了三点启示:作者作为记者所具有的人间大爱,是最能打动读者的元素;熊芙蓉的记者资源是她能写出“一黑一红”所不可或缺的因素;纯粹的记者难以写出像“一黑一红”这样具有立体感的作品,必须融合作家的素养。

作为文学教授,何希凡也从文学的角度,提出了作品的不足,他认为作品在从生活体验升华为艺术方面,做得不够。何希凡的观点,得到其后发言的另两位何姓作家的呼应。文学评论家何国辉、作家何华安从不同角度,批评了“一红一黑”作为文学作品的不足。

但是,也有参加研讨会的媒体记者认为,熊芙蓉的作品,主要是“记者的”全景式、深度和立体的“报告”,而不是“作家的”“作品”,若一味在所谓艺术上升华,则有可能破坏其作为信史的价值。

“信”字联姻,省信用委为她颁奖 在参会人员中,除作家和记者以外,还有一位特殊嘉宾:四川省信用工作委员会主任张克熊。他说,熊芙蓉的两部著作,不回避矛盾,敢讲真话,是不可复制和盗版的珍品,与巴金“热爱生活,敢讲真话”的主张完全一致;熊芙蓉书中内容,完全是她自己采访所得的第一手信史,与其他拼凑的东西有着本质的区别。我们的信用工作,也是要追求真实可信,弘扬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精华。因此,熊芙蓉的作品也启迪和感染了我们,并且从她的作品中找到了信用和文学的契合点。为了保护知识产权,遏制盗版,盗抄文学作品,我们决定为她及她的两部作品颁发“信用奖”,这也是我们首次为作者和作品颁发这样的奖项。 站在历史高度书写两大事件两种力量 熊芙蓉在谈到创作过程时说,她通过两本书书写了两件大事和两种力量:地球事件和人类事件的大自然力量和人类力量。

“我将《东河口绝恋》定位于地球事件,将《青川涅槃》定位于与人类事件”, 她说在《东河口绝恋中》,之所以将镜头对准老百姓,对准灾难现场,就是想告诉人们,人类的任何力量都别想跟大自然抗衡,天灾给老百姓造成的生命和心理伤害,人类的力量再大,也只能做到力所能及最大程度地减轻;而在《青川涅槃》中,则着重表现人类的力量。灾后重建的奇迹是人类团结起来创造的!人类的力量有团结和分散的区别。如果没有中华民族的大爱精神,没有中国共产党的组织领导将人类的力量集中,也不能创造如此奇迹。中国和中国共产党为推动人类的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要书写好这两件大事,就必须选择一个更高的角度,所以“在《东河口绝恋中》,我站在宇宙看地球,长歌当哭;在《青川涅槃中》我站在地球看人类,长歌当啸”!有了这样的视角,也才会有对历史负责的态度,也才有刚才各位专家们所说的一个记者的历史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