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信用网-致力于打造高标准的信用征信体系,专业评估企业信用,公司注册,代理记账,公司注销等企业一站式服务平台!

网站公告: 单位信用评级需提供下列资料      1.单位三合一营工商局注册的业执照、机构在民政部门颁发的登记证书复印件、扫描件或照片;     2.单位近三年或最近一期的财务报表。

信用新闻当前位置:首页 > 信用新闻

我国食品企业信用底线探讨

作者:四川省信用网时间:2013/8/7 17:59:32阅读:2518次

四川省信用工委主任 张克熊 从“三聚氰胺”到“瘦肉精”,从“染色馒头”到“墨汁粉条”,从“地沟油”到“黑心月饼”,一次次触动消费者神经的食品安全事件,背后总有大大小小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身影。全国人大常委会29日审议的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报告指出,一些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法律意识淡漠,诚信道德低下,是导致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发生的重要原因。 食品安全关系百姓健康,关系千千万万消费者切身利益,食品企业诚信经营、合法经营意义重大。在市场充分竞争的环境下,通过合法经营取得竞争优势,企业会越做越大。不靠诚实守信去竞争,而是企图通过不正当手段、制假贩假去获得经济利益,最终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受到应有的惩处。一再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伤害着公众的信任,也挥霍着企业的信誉。老百姓在自家阳台种菜、运动队自办养猪场……这些无奈自救选择的背后,其实是人们对企业责任心诚信力的质疑。

近年来,立法及行政机关对食品安全领域的关注显而易见。2009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食品安全法,当年9月在全国范围开展了首次执法检查,2011年3月至5月再次组织开展执法检查。此外,随着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的成立组建,我国各级政府也相继成立了相应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必要的法律法规等硬性制约环境的建设,以及此种建设下的有效执行固然不可缺。但激活包括舆论监督在内的社会监督力量也很重要,一方面有助于推动负有监管责任的政府部门高效行使职责,避免“不作为”现象;另一方面也能倒逼企业诚信经营,生产出良心产品、放心产品。

诚然,各级政府有关部门都行动迅速,查禁措施也很得力,但如果缺乏有效的事前监管,总是在付巨大的代价后才突击行动,这种“闻灾方重视,亡羊才补牢”的监管价值何在?食品安全问题的爆发,在拷问政府的监管力度,同时也在拷问企业的“道德底线”和社会责任。此时我们不妨去了解一下我们民族百年老店;企业在经营时不忘社会责任,以诚信为本,时刻要获得消费者的信任,这样才得以最终做大做强。据有关记载这些企业都已传承百年以上,但从未发生过引起消费者恐慌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而上素有“知味停车,闻香下马”雅称的百年老店—杭州知味观,东临繁华商业街—延安路,西濒湖滨商贸特色街及风景秀丽的西子湖,是目前杭城档次最高,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技术最雄厚的餐饮企业。最初由孙翼斋先生于1913年创建。“欲知我味,观料便知”是其创业之本,“质量至上、超值服务”的理念一直贯穿着知味观的成长发展之路。述食品企业的生存宗旨就是以“食品安全是企业生存之本”,在生产过程中,认真履行社会责任,时刻为消费者提供服务。 清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一胡氏人家由徽州婺源(今属江西)移居安庆,开始在本地走街串巷,肩挑贩卖酱货,继而开设“四美”酱园、“玉成”酱园,后在安庆商业中心四牌楼创办“胡玉美”酱园(“玉美”是店号,既以之志前人创业之艰辛,又寓之以“玉成其美”之意),至今已有176年,是一个负有盛名的“中华老字号”企业。。胡玉美主导产品蚕豆辣酱以“选料精细,做工考究,风味独特”见长,为居家旅行调味之佳品,于1911-1929年间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西湖博览会、南洋劝业展览会等金银奖章九枚,“胡玉美”得以声名大振,享誉中外。

北京牛街清真超市聚宝源是一家清真老字号,位于北京市著名的回族聚集区牛街5号,主要经营鲜牛羊肉、牛羊肉片、酱牛羊肉、羊头肉等各种牛羊肉加工肉食品等。聚宝源牛羊肉庄创办之初,所经营的牛肉皆由内蒙进货,自行加工成酱牛肉销售。长期以来,聚宝源始终坚持顾客第一、质量第一、服务第一的经营宗旨,严把商品质量关,除对每批商品提供的检验报告按照质量标准层层验证外,还在销售过程中随时检测,其产品质量深得消费者信赖。

真方宗牌金华火腿是以世代传承的老字号。永康四路口人方成统,清光绪元年(1875年)出生,与东阳蒋雪舫同时代,年轻时都从事火腿腌制,还曾使用过“雪舫蒋”商标,是当时金华地区最大的腿栈之一。二儿子方凤江、小儿子方凤修,都是腿栈的技术骨干、把作师傅。据说当时上海市场上,每年新腿上市都要“成统先开盘”。1954年,私人腿栈不复存在,方成统的两个儿子由在仙居县食品公司当经理的永康人胡官昌介绍到黄岩县火腿厂腌制“浙江火腿”。1960年,方成统去世,孙子方锡潜由其父凤修带出去当学徒,三年后出师到玉环县楚门火腿厂做师傅,腌制“浙江火腿”。

保宁蒸馍是阆中市的名小吃,系由清乾隆时回民技师哈公奎所创。据《阆中县志》记载:保宁麦面最知名,取南麦碾细,重罗筛之,蒸为馒首,名曰蒸馍.远行者携千余里外,虽外霉内燥,蒸之移时,而色、香、味、形如故。保宁蒸馍制做方法与其它同类食品的制作方法很不相同,尤以不用纯碱而独具特色。保宁蒸馍其味香甜,具有浓郁的桂花鲜香。色白如雪,柔如绵软,趁热食之,耐嚼不粘;存放冷食,酥散爽口,入口生香。耐运耐储,淡夏一月,冬令半年,不变质走味,回笼再蒸,外皮犹存,与鲜食无异。保宁蒸馍绝无一般中式馒头的碱涩和杂菌异味,亦无西式面包之微酸。中外人士慕名求食,莫不交口称赞。 《盘飧市》始建于1925年,为成都著名腌卤食品餐馆。《盘飧市》,招牌雅致,店名取自杜甫诗《客至》。“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直接从杜诗中截句做店名,凭添了几分神韵。而尤引以食客赞赏的是,《盘飧市》的卤菜、卤肉、卤猪舌、卤猪尾、卤猪蹄、卤鸭子……品种繁多,味香物精。《盘飧市》的“锅魁夹卤肉”也让食客大快朵颐。成都人“尚滋味,好辛香”的饮食习俗很浓,正餐之外时常购买一些小吃或风味食品一享口福,有滋有味的腌卤食品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成了成都人十分喜爱的消闲食品,盘飧市的卤货正迎合了这种消费习俗。该店经营的品种以小货为主(即鸡翅、鸡爪、鸭翅、鸭足、鹅掌、鹅翅及鸡、鸭、鹅的胗、肝等),选料精,讲究火候,卤好的小货都糯软适口,上柜时又趁热刷一道油,色香味都比一般的“烧腊摊子”好,深受食客欢迎。加之店堂紧邻成都锦江剧场,喜爱川戏的中上层妇女几乎都是“盘飧市”的座上客,无形中为该店作了宣传。

“狗不理”包子,不仅是天津,也是全国闻名的传统风味小吃。说到它的来历,还得追溯到一百多年前的清朝同治年间,一个十四岁的叫高贵有的孩子,从武清县杨村老家来到天津,当了刘家蒸食铺的小伙计。这家铺子专卖什锦蒸食和肉包,主顾大都是往来运河码头的船工、纤夫、小商贩。高贵有在店里专管做包子,因为他幼年性格很强,父母给他起了个“狗不理”的小名。他人小心灵,做出来的包子好吃,卖得很快,受到人们的称赞。他十六、七岁时,利用所积攒的钱,在附近开起了包子铺,人家喊惯了他的小名“狗不理”,久而久之,就把他经营的包子叫“狗不理”包子了。高贵有有一手做包子的好手艺。他是天津最早放骨头汤做馅,第一个用米发面做包子的,因此,大小整齐,色白面柔,咬开流油,肥而不腻,味道鲜美。当他二十多岁时,因羞于再用小名做铺名,曾改为“德聚号”。可是人们仍然喜欢叫他“狗不理”。当时,慈禧太后吃了袁世凯送的“狗不理”包子,也派专人到天津去买。从此“狗不理”包子的名声就更大了。狗不理”包子铺到现在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了,而且越开越大,生意也越来越兴隆。所以,天津人俗谚说:“到天津不尝一尝’狗不理”包子,等于没有来过天津。” 水饺,古名为“水角”,北方人读“角”为“佼”音,故称“水饺”。水饺是北方人常用的食品,馅心用蔬菜多于用肉食,但逢年过节时,馅心也十分考究。在四川,水饺只是作为一种小吃,因此馅心多用肉制作,制作也讲究得多,配上特制的好汤和调料,互相补充,相得益彰。以前,成都卖水饺的摊店不少,其中以“钟水饺”最为有名,这是因其水饺皮薄、馅嫩、味美之故。钟水饺”始创于 1893年,创始人名不详,仅知后来的厨师叫钟樊森,因开业之初店址在成都的荔枝巷,故又称“荔枝巷水饺”。该店最为著名的品种有红油水饺和清汤水饺两种。红油水饺味微辣、鲜香、咸中带甜,再配以该店特制的椒盐酥锅魁,真是别有一番风味。红油水饺由手工制皮,馅心选料严格,制作精细,加之调料中自制咸红酱油别具特色,调味得当,深受食者喜爱。清汤水饺,味道鲜美,淡而不薄,入口细腻化渣,为面食制品中之佳品。“钟水饺” 20世纪 20年代年即闻名成都,成为成都著名的地方名小吃。 老仁义馆是以风味取胜,也以服务周到见长。民国元年(1912年),河北回族人佟玉新在哈尔滨道外俗称“八杂市"的南六道街里的西顺街105号,买了四间倒闭的娼妓馆房,每间5米,打开间壁共计20米,开了回民饺子馆。佟玉新仗义疏财,赈济店伙朋友,一生没有结过婚,整个精力扑在事业上。他说:"人要干好,就要占一样"。在他的几十年经营中,也确实是这样做的,他苦苦摸索,终于掌握了制作牛肉蒸饺的绝枝。老仁义馆的蒸饺原料全由佟玉新一人来选购,从不用别人,就是亲属他也不用。他有一个购肉的专用桶,又有一位专为拉他选购肉的三轮车夫,这个三轮车夫不是本馆吃劳金的,而是老仁义馆的老主顾,只要佟玉新出去买肉,他准点到老仁义馆门口等着。当然,佟玉新给他的车钱也比别人的多。佟玉新选肉有一个标准和要求:购肉一定要选四至六岁口的小乳牛肉,而且选购部位也很讲究,只要肋条上脑、腰窝、尾根、前去一刀的脖头,哈拉巴、紫盖、腱子和牛油不要。老仁义馆的蒸饺不是蒸好了等客,而是客来了现作,一般都得等到5-10分钟。等要上蒸饺时,跑堂的把手巾把喷上香水,送给顾客擦脸擦手,然后把热腾腾的牛肉蒸饺端上。由于服务热情周到,顾客等几分钟也愿意,吃了还想来吃,回头客越来越多,老仁义馆的生意越来越好。开始时饺子馆只挂一个蓝幌,标明是清真,并没有什么字号。但是,在经营中广大顾客公认买卖公道、仁义、不掺假、不骗人。有一天,一位老者登门拜访,要为饺子馆起个字号,佟玉新非常高兴,请他提,摆好笔墨,老人展开纸只写了两个字“仁义”。从此,仁义馆就叫开了。

山西老陈醋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近千年历史的老字号企业,她是由"美和居"醯坊逐步发展演变而来的。元末明初,山西醋历千年风雨,已初成一个体系。但当时的醋色泽浅淡,味尖酸寡淡,食后无回味感。明1368年清源县"美和居"醯坊结合当时的工艺发明了熏蒸法,使自己酿出的醋色呈酱红色,口味醇厚、香、酸、宜气扑鼻,闻之食欲大开,香味久聚不散。官府遂以其醋荐于宁化王府,倍受青睐。尔后,"美和居"受命遣工匠入王府贡侍,专为王府制醋,其后又传于宫中,引为贡品。数年后"美和居"熏蒸法,渐渐传于民间,晋地制醯者尽皆习之,名声大振。 清顺治元年,"美和居"字号发展至鼎盛时期,生意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声誉显赫一时。

民国二十九年,中国微生物学鼻祖方心芳先生《山西醋》中称:"我国之醋最著名者,首推山西醋与镇江醋。镇江醋酽而带药气,较山西醋稍逊一等,盖上等山西醋之色泽、气味皆因陈放长久,醋之醋身起化学作用而生成,初非人工而伪制,不愧为我国名产。"是以山西老陈醋被称为中国四大名醋之首。"美和居"山西老陈醋的生产过程产生出氨基酸、有机酸、糖类、维生素和盐等,能够有效地促进人体新陈代谢,起到食疗食补的作用。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即有"醋能消肿、散火气、杀邪毒、理诸药"之说,所以常食用"美和居"山西老陈醋有益于人们的生活健康及生活在品质的提高。

苏州稻香村创始于清乾坤三十八年(1773年),取曹雪芹名著《红楼梦》大观园中“稻香村”为名,是目前苏州生产销售苏式糕点历史悠久、最为著名的专业商店之一。稻香村出品门类齐全,应时品种随四时八节时令变化而变换。由于稻香村制作的食品时令性强,故又称为“四季茶食”。常年供应的著名茶点有猪油松子枣泥麻餅、麻酥糖、鲜肉饺、各式片糕、松仁粽子糖、芝麻浇切片、鲜肉松、鸭肫肝、虾子鲞鱼等。稻香村食品在继承传统特色、味形并重的基础上,力求大众化、方便化、营养化、礼品化,以适应多层次稻香。 浙江嘉兴,有两样特产最为有名。其一是南湖菱,其二是粽子。而嘉兴粽子中,又以中华老字号“五芳斋”最为著名。五芳斋"粽子于1921年问世。当时以弹棉花为业的浙江兰溪人张锦泉先生,在春夏季弹棉花生意清淡之时,于嘉兴北大街孩儿桥堍设摊卖粽子。他的粽子外形较为别致,沿用了兰溪一带四角交叉立体长方枕头形,加上选料、制作考究,风味独特,招徕了很多顾客。十多年后,张先生召集了几名兰溪老乡,在嘉兴当时最热闹在张家弄口,租间门面开了首家"荣记五芳斋"粽子店,经营火腿鸡肉粽、重油夹沙粽。事隔数年,嘉兴人冯昌年、朱庆堂两人在这家店对面和隔壁也开设了"合记"和"庆记"两家五芳斋。三家呈品字形分布的"五芳斋"粽子店,一时成了嘉兴这座江南古城的独特风景。且说三位五芳斋的老板都夸耀自己是老牌正宗,各自在用料、配方、包裹、烧煮等方面动足脑筋,做起了"粽子经"。如此激烈的竞争,促使粽子选料日益考究,配制方案日趋完善,口味日趋精美,嘉兴张家弄"五芳斋"由此声誉鹊起,驰名江南。

位于长沙市坡子街的火宫殿酒家是一家弛名中外的“中华老字号”企业,被誉为湘风小吃的源头、湘菜的主要代表,有着深远的历史渊薮。火宫殿过去是一座祭祀火神的庙宇,又名“乾元宫”,始建于清乾隆12年(公元1747年),距今已有250余年。晚清时期,发展成为祭祀、看戏、听书、观艺、小吃的庙市。民国时期,摊担罗列、支棚撑伞,成为小吃闹市。人们把它同北京的天桥、上海的城隍庙、南京的夫子庙相媲美,是长沙乃至湖南的集民俗文化、宗教文化、饮食文化于一体的具有代表性的大众场所,特别是火宫殿的风味小吃享誉三湘。两个半世纪的品牌,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光临,更使火宫殿名扬四海。 位于沈阳中街商业区小北门里的马家烧麦是沈阳历史上成立最早的回民餐馆,它历经二百多年的演变发展,现以成为驰名中外的特级回民饭店。早在清朝喜庆元年(公元1796年)回民马春在奉天府(沈阳城内)做烧麦生意,他手推独轮车,在热闹的街道边包边卖,可谓沈阳“烧麦”开始。道光八年(1828年)其子马广元在小西门外拉马租用两间板房约20平方米,挂匾营业,取名“马家烧麦”,马家烧麦选料精细,风味独特,别具一格,其名不径而走,传遍沈城,招来名人雅士争相品尝,登门客络绎不绝。后由马家第三代鸿芳、马铭卿兄弟俩经营。1956年6月马家烧麦在小北门路东整修30多平米营业室由马家二位兄弟主持重新开业。1963年,马家第五代传人马继亭继承祖业。将烧麦的配料,制作方法,独特技巧全部继承下来,属守“百金买名,千金买誉”的宗旨,使马家烧麦传统风味青出于蓝胜于蓝。

苏州乾生元食品有限公司始创于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原店名为“费萃泰”,以生产松子枣泥麻饼而蜚声海内外,被列为宫廷御膳点心,清光绪七年(1881年)更名为“乾生元”,以乾坤八卦为首称。乾”乃乾坤,指天下;“元”即第一,意为乾生元生产的麻饼天下第一,具有200余年历史的乾生元麻饼虽几易其主,但历代技师之原料帅配方和制作工艺被完整继承至今, 座落于沈阳市小什字街,门庭不是特别豪华,装修却很典雅、古朴,它就是沈阳百年风味名店——宝发园名菜馆。一提宝发园,首先得先提“四绝菜”。何谓“四绝菜”,即“三熘一煎”。三熘指的是:熘肝尖、熘腰花、熘黄菜,一煎指的是:煎丸子。这还得从头说起,宝发园名菜馆是个风味老店。它于清宣统(1910)年由河北籍的车喜玉在沈阳创办,当时的宝发园设在老沈阳小东城门小津桥。为了能长久站住脚,本店在菜的质量上狠下功夫。在选料上,专取当天屠宰的猪下杂。在烹饪上设法清除脏器的腥味,使熘腰花脆嫩鲜香。熘肝尖滑嫩味醇。鲜净肉制作的煎丸子外焦里嫩,以鸡蛋为主料的熘黄菜稠厚香嫩。 民国年间的一天早晨,饭店里来一位年约20多岁,身穿乳白色西服的男青年,跑堂的忙问道:“先生,您吃点什么?”青年人笑道:“我是慕名而来,就请厨师做熘腰花、熘肝尖、熘黄菜、煎丸子吧。”国喜玉掌勺,菜做好后端上桌。青年人对每道细细品尝,频频点头称赞,“不错!味好,色正,型美,真是四绝啊!”并请国喜玉到前堂来,把10块银元放在餐桌上,说“这钱是给你的。”说罢起身而去。旁边两位老顾客凑到国喜玉面前说:“掌柜的,你知道刚才走的是谁吗?他是少帅张学良啊!”从那以后宝发园“四绝菜”便名闻遐迩了。

厚德福创建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原址在前门外大栅栏街内,专门经营河南风味的饭菜。其创始人创制的名菜“铁锅蛋”代代相传,更成为该店的招牌菜。铁锅蛋又称“铁碗烧鸡蛋”,以鸡蛋、虾仁、海参丁等为原料,用特制的铁锅精心烹制而成,特点是味鲜、质嫩、香艳、可口,风味独特,堪称一绝。厚德福开张后很快得到顾客的青睐,尤其是河南籍人士,更把这儿奉为美食的天堂,经常前来光顾,厚德福得以发展,到民国时,生意更加兴隆。 民国十五年(1926年),北京《晨报》曾撰文介绍厚德福,写道:“京中豫菜馆之著名者为大栅栏之厚德福,菜以‘两做鱼’、‘瓦块鱼’(鱼汁可拌面)、‘红烧淡菜’、‘鱿鱼卷’、‘鱿鱼丝’、‘拆骨肉’、‘核桃腰子’;‘盘子’以‘酥鱼’、‘酥海带’、‘风干鸡’为佳。其面食因面系自制,特细致。月饼亦有名……厚德福在项城东海(即袁世凯)当国时,京中汴人(指河南人)多,名誉益盛。所制月饼有枣泥、豆沙、玫瑰、火腿,味极佳,且能致远,与南方茶店所制者,迥不相同。” 一百多年前,在天津卫海河西侧,繁华的小白楼南端,坐落着一条叫十八街的巷子,巷子里有一个麻花铺,字号叫桂发祥。铺子里的主人是一个炸麻花炸出名的精明人,名叫刘老八。他创造出了什锦夹馅大麻花,在白条和麻条之间夹一条含有桂花、闽姜、桃仁、瓜条、青红丝等多种小料的酥馅,脆而酥、香而甜、甜而不腻,这就是闻名海内外的天津三绝之首的桂发祥十八街麻花。 陈麻婆豆腐(人们人习惯于称之为麻婆豆腐)始创于清朝同治元年(1862年),开创于成都外北万福桥边,原名"陈兴盛饭铺"。店主陈春富早殁,小饭店便由老板娘经营,女老板面上微麻,人称陈麻婆,当年的万福桥是一道横跨府河,不长却相当宽的木桥。两旁是高栏杆,上面是抓鱼,绘有金碧彩画的桥亭,桥上常有贩夫走卒,推车抬轿下苦力之人在此歇脚、打尖。光顾"陈兴盛饭铺"的主要是挑油的脚夫。这些人经常是买点豆腐、牛肉。再从油篓子里舀些菜油要求老板娘代为加工。日子一长陈氏对烹制豆腐有了一套独特的烹饪技巧。烹制豆腐色味具全。不同凡响深得人们喜爱,陈氏所烹豆腐由此扬名。求食者趋之若骛清末就有诗为证:麻婆陈氏尚传名、豆腐烘来味最精,万福桥边帘影动,合沽春酒醉先生。文人骚客常会于此。有好事者观其老板娘面上麻痕便戏之为陈麻婆豆腐。此言不胫而走遂为美谈。饭铺因此冠名为"陈麻婆豆腐"。据《成都通览》记载陈麻婆豆腐在清朝末年便被例为成都著名食品。由于陈麻婆豆腐历代传人的不断努力,陈麻婆川菜馆虽距今一百四十于年盛名长盛不衰。并扬名海内外,深得国内外美食者好评。

香港李锦记集团创建于1888年,迄今已有110多年历史,它凭借严格的品质管理和强大的市场拓展能力,在70年代起迅速建立起一个蜚声海内外的酱料王国,畅销产品达60余种,分销网络遍布世界五大洲80多个国家和地区,真正实现了“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李锦记产品”。 夫妻肺片是成都地区人人皆知的一款风味名菜,颜色红亮、软糯适口、麻辣鲜香、细嫩化渣,色香味俱全,是开胃的良品,深受大家喜爱。早在清朝末年,成都街头巷尾便有许多挑担、提篮叫卖凉拌肺片的小贩。用牛杂碎边角料特别是牛肺成本低,经精加工、卤煮后,切成片,佐以酱油、红油、辣椒、花椒面、芝麻面等拌食,风味别致,价廉物美,特别受到黄包车夫、脚夫和穷苦学生们的喜食。20世纪30年代,四川成都有一对摆小摊的夫妇,男的叫郭朝华,女的叫张田政,因制作的凉拌肺片精细讲究,颜色金红发亮,麻辣鲜香,风味独特,加之夫妇俩配合默契、和谐,一个制作,一个出售,小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一时顾客云集,供不应求。因起始卖的原料是用牛肉、牛心、牛舌和头皮等切成片杂烩在一起,称“荟片”,因“荟”与“肺”的音相近,传开后便叫“肺片”。因调制得法,香味浓郁,被称赞为“车行半边路,肉香一条街”。听说有名客商品尝过郭氏夫妻制作的肺片,赞叹不已,送上一个金字牌匾,上书“夫妻肺片”四个大字。从此,“夫妻肺片”这一小吃更有名了。为了适应顾客的口味和要求,夫妻二人在用料和制作方法上不断改进,并逐步使用牛肉、羊杂代替牛肺。虽然菜中没有了牛肺,但人们依然喜欢用“夫妻肺片”这个名字来称这道菜,所以一直沿用至今。

“孝感牌”孝感麻糖1981年荣获国家“银质奖”,它以香、甜、薄、脆的独特风味闻名于世,其显著特点是:香而不艳、甜而不腻、回味无穷。作为主要原料的麦芽糖又兼有润肺止喘之功能,对患有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的患者,长期食用孝感麻糖能减轻病情,有百利而无一害。清康熙三十五年《孝感县志》记载:“麻曰脂麻、可以为油,和糯炀以为糖,曰麻糖。处处有之,而孝感独著。”古诗云:“形似玉梳白似璧,薄如蝉冀甜如蜜,难得世上一佳品,传于后世莫走移。”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6年),河北抚宁府人氏杨玉田因家乡遭旱灾,携家闯关东落户于科尔沁大草原东南沙吉毛吐(今吉林省洮南市)。为养家糊口,便摆摊烙饼为生。他施展从小在抚宁集上从打饼师傅学来的独特制饼技艺,经过秘方调制,烧饼香气回肠,名声雀起,于是定字号“玉田饼铺”,被人称为“杨家大饼”。因杨老先生幼患天花,面有微麻,故人们又称其饼为“杨麻子大饼”。第二代传人杨庆得其真传生意愈加兴隆,名满大草原,香飘东三省。第三代传人杨福贵承继袓业,博采众长,推陈出新,行成“杨麻子大饼”、“杨麻子火勺”、“杨麻子馅饼”、“杨麻子烩饼”等二十余种名牌系列产品,经营至今,长盛不衰。不仅在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河北省、山东省等地设有一百多家分店,而且在香港、新加坡面点业享有盛誉。杨麻子大饼配方独特,选料精良。其传统制法是以炭火为炊,上有吊炉烘烤,下有平锅煎烙,上下同时受热,色泽金黄,馨香诱人,提起成条,落下成饼。食之外焦里嫩,香脆可口,油而不腻,回味无穷,让人难以罢箸。

“五粮液酒”是浓香型白酒的杰出代表。她以高粱、大米、糯米、小麦和玉米五种粮食为原料,以“包包曲”为动力,经陈年老窖发酵、长年陈酿、精心勾兑而成。其五谷杂粮的特殊工艺,恰到好处地融合了五种粮食的精华,规避了其他白酒用单一红粮或两三种粮食为原料,酿酒风味单一、口感欠佳的缺陷,形成了“香气悠久、味醇厚、入口甘美、入喉净爽、各味谐调、恰到好处、尤以酒味全面而著称”的酒体风格,成为真正在环保的大自然中发酵的食品;其独有的自然生态环境、600多年的明代古窖、五种粮食配方、酿造工艺、中庸品质、“十里酒城”等六大优势,成为当今酒类产品中出类拔萃的珍品。自1915年代表中国产品首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以来,五粮液酒又相继在世界各地的博览会上共获39次金奖,1995年在“第十三届巴拿马国际食品博览会”上又再获金奖,铸造了五粮液“八十年金牌不倒”的辉煌业绩,并被第五十届世界统计大会评为“中国酒业大王”。2002年6月,在巴拿马“第20届国际商展”上,再次荣获白酒类唯一金奖,续写了五粮液百年荣誉。 茅台古镇一带早在公元前135年就生产出令汉武帝“甘美之”的枸酱酒,这便是酱香型白酒茅台酒的前身。黔北一带水质优良,气候宜人,当地人善于酿酒,前人把这一带称为“酒乡”,而“酒乡”中又以仁怀市茅台镇的酒最为甘洌,谓之“茅台烧”或“茅台春”。茅台镇开设正规作坊始于何时尚无明确考证,据茅台现存最早的明代《邬氏族谱》扉页所绘家族住址地形图的标注,其中有酿酒作坊。族谱所载邬氏是明代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随李化龙平定动乱后定居茅台的,这说明茅台早在1599年前就有了酿酒的正规作坊。茅台酒独特的回沙工艺在这个时候基本形成。

茅台最早的酿酒坊名称据考查是“大和烧房”,这个信息是从茅台杨柳湾一尊建于清嘉庆八年(1803年)的化字炉上所铸的捐款名单有“大和烧房”而获得。其实茅台酒在清代已相当兴旺,道光年间已远销滇、黔、川、湘。咸丰年间由于战乱生产一度中断。清同治一年(1862年)茅台酒坊在旧址上开始重建,这以后的发展主要有三家作坊,名叫“烧房”,最先开设的是“成义烧房”;其次是“荣和烧房”、“恒兴烧房”。成义烧房的前身是成裕烧房,于同治一年开设,创始人华联辉。华联辉祖籍江西临川,始祖康熙年间来贵州经商后定居遵义,华联辉主要经营盐业,中过举人,曾闻茅台出好酒,于是决定设坊烤酒,经其三代经营规模不断扩大,起初年产茅台酒 1750公斤,名叫“回沙茅酒”,华联辉之子华之鸿接办之初仍只是附带业务,直至茅台酒有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得金奖之后才引起华氏的重视年产扩大到 8500一 9000公斤。

1936年后川黔、湘黔、滇黔公路才继通车给茅台酒的外销创造了良好条件, 1944华联辉之孙华问渠扩大规模,窖坑增加到 18个,年产量高达 21000公斤,其酒俗称“华茅”。 郎酒以高梁和小麦为原料,用纯小麦制成高温曲为糖化发酵剂,引郎泉之水,其酿造工艺与茅台酒大同小异。两次投料,七次取酒,周期为九个月,按质分贮于天然溶洞的“天宝洞”和“地宝洞”,三年后再勾兑出厂。人称“山泉酿酒,深洞贮藏;泉甘酒洌,洞出奇香”。郎酒呈微黄色,清澈透明,酱香突出,酒体丰满,空杯留香长,以“酱香浓郁、醇厚净爽,幽雅细腻,回甜味长”的独特风格著称。系酱香型大曲酒。酒度分39度、53度二种。

1903年8月,古老的华夏大地诞生了第一座以欧洲技术建造的啤酒厂——日尔曼啤酒股份公司青岛公司。经过百年沧桑,这座最早的啤酒公司发展成为享誉世界的“青岛啤酒”的生产企业——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是中国五朝古都,二锅头酒是京城酒文化的典型代表,已有800年的历史。它是由烧酒发展而来的,明代北京志中提到"京师之烧刀与棣之纯棉也"。京城酿酒技师在蒸酒时将第一锅流出的酒头去掉,第三锅流出的酒尾也去掉,取第二锅流出的中段酒,称之为"掐头去尾截取中段"工艺,这是我国最早以工艺命名的白酒,是我国酿酒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几百年来被继承发扬并流传至今俗称"二锅头"。

泸州老窖源远流长,是中国浓香型白酒的发源地,以众多独特优势在中国酒业独树一帜。拥有我国建造最早(始建于公元1573年)、连续使用时间最长、保护最完整的1573国宝窖池群,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为行业首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作为川酒和我国浓香型白酒的唯一代表,于2006年 5月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行业唯一拥有“双国宝”的企业。泸州老窖特曲是中国最古老的四大名酒,1915年获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1952年中国首届评酒会上被国家确定为浓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是唯一蝉联五届获得“中国名酒”的浓香型白酒。其泸州”牌注册商标是中国首届十大驰名商标。“国窖牌”商标在2006年获得白酒类唯一的国家“驰名商标”。公司资源丰富。拥有老窖池10084口,其中百年以上老窖池1619口,储酒能力8万吨,包装生产能力15万吨。拥有2名“中国酿酒大师”,6名国家级白酒评委,数百名酿酒技师,实力雄厚管理人才队伍、科技人才队伍和营销人才队伍,形成了“泸州老窖人才乐园”。公司组建“酿酒生物技术及应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和“四川省白酒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形成了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 卓越品质,源于坚持。公司以“质量是我们的最高责任”为质量理念,在产品质量上永远精益求精,生产高品质的国窖1573、泸州老窖封坛年份酒、泸州老窖浓香经典、泸州老窖百年老窖、泸州老窖特曲等。国窖1573是中国白酒鉴赏标准级酒品和钓鱼台国宾馆特供酒,已经成为中国白酒超高档品牌而享誉世界。泸州老窖奉行“天地同酿,人间共生”的经营理念,以“敬人敬业,创新卓越”为企业精神,与社会同行,与环境相依,与人类共存,追求“在中国灿烂名酒文化熏陶中,全人类共享幸福美满的生活”。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上述百年老店都代表着中华民族5000年信用文明的精髓。只有企业严格自律、诚信经营,才能保证市场有序、健康运行。公众才能重拾对食品企业的信任和信心,企业才能真正赢得口碑,长久发展,经数代人的诚信经营,坚持质量第一,崇尚社会责任,至始至终不逾越信用底线,这才是中华民族文明精华;也是建成“百年老店”的秘诀。

二00二年四月十一日发布:四川省信用 时间:[4/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