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信用网-致力于打造高标准的信用征信体系,专业评估企业信用,公司注册,代理记账,公司注销等企业一站式服务平台!

网站公告: 单位信用评级需提供下列资料      1.单位三合一营工商局注册的业执照、机构在民政部门颁发的登记证书复印件、扫描件或照片;     2.单位近三年或最近一期的财务报表。

信用新闻当前位置:首页 > 信用新闻

关于做好中小企业融资工作的意见

作者:四川省信用网时间:2013/8/9 13:49:41阅读:2515次

关于做好中小企业融资工作的意见

2007年08月06日 来源:四川省政府办公厅

川府发[2007]42号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直各部门: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制约我省民营经济和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做好中小企业融资工作,对于推动国民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扩大就业渠道、增加财政收入、繁荣城乡经济、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将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个共性问题,原因十分复杂,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需要金融机构、社会服务、政府和企业多方面共同努力、多管齐下才能收到成效。现对此提出如下意见。

一、开展金融创新,拓宽中小企业信贷渠道

1创新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明确市场定位。政策性银行要充分利用国家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各项政策,积极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服务;国有银行要把为扩大中小企业服务作为降低信贷资金过度集中带来的风险、培育新客户和拓展新的利润增长点的重要手段;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城市信用社要将中小企业作为重要的客户群。

2创新信贷管理模式。一是要从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时间急、金额小、频率高”的特点出发,改进和完善内部管理体制,建立专门为中小企业信贷服务的授权授信制度,实行差别管理方式,支持和鼓励各金融机构根据风险控制水平将中小企业贷款审批权限适时下放到支行(县)一级。二是从中小企业的信贷特点出发,优化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流程,对中小企业贷款实行“一次核定,随用随贷,额度管理,循环使用”的管理模式,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三是加强与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相关人员的队伍建设和专业培训,提高金融机构开拓和服务中小企业市场的水平。四是建立中小企业信贷营销激励机制,对积极开拓中小企业信贷业务且成效显著的信贷人员要给予与之相应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充分调动和保护信贷人员主动拓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创新贷款方式。一是提高对中小企业的办贷速度,对能提供有效抵(质)押担保的企业可减少办贷程序,简化授信流程。二是实行贷款、银行承兑汇票、贴现等多种贷款方式或多种贷款方式的组合,扩大中小企业获取资金的方式。三是根据中小企业信用等级和资产情况,灵活采用保证、抵押、质押等担保方式或多种担保方式的组合,符合条件的优质中小企业可采用信用方式。四是在抵(质)押不足的情况下,积极探索以保证方式为主发放贷款。积极探索和充分利用小企业法定代表人或大股东个人资产连带责任担保、经营业主联户担保、地方经济联合体担保等新型保证形式。

4创新信贷产品。各银行机构要根据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特点积极开发“量身定做”的新的贷款品种,满足不同企业的融资需求。一是积极试办循环贷款、动产质押、贸易融资、应收账款融资、设备按揭贷款业务、创业贷款业务。二是积极推广房产和商铺抵押贷款、按揭贷款,努力开发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质押贷款、中小企业联保贷款。三是推出以个人为贷款主体的生产经营性贷款,满足个体经营者和私营企业主的融资需求。

二、推进直接融资,扩大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5发展完善资本市场,推进企业上市融资。一是充分利用资本市场,鼓励中小企业上市融资。加强对中小企业股份制改造和上市辅导,积极培育优质和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通过资本市场上市融资,鼓励和帮助具备条件的中小企业境外上市。二是积极向国家有关部门争取成都高新区和绵阳科技城园区部分企业在全国股份代办转让系统挂牌试点的政策,充分发挥我省高新科技城园区中小高科技企业数量众多的优势,为创业投资提供进出通道,也为今后挂牌企业通过转制进入沪深交易所主板市场创造条件。三是加强我省资本市场基础性建设,做强做大省内证券经营机构。

6创新多种融资工具,扩大债券和票据融资。一是加快培育发债主体,整合资源盘活存量,以集团公司为主体统一发债,使中小企业符合国家核准发债主体要求。二是充分利用国家发展改革委推出的中小企业捆绑式发债试点政策,积极探索中小企业集合债券。三是充分利用大型企业集团的产业链优势,鼓励和支持为其配套的中小企业使用商业承兑汇票。四是大力发展票据市场,推动中小企业通过票据转让、票据贴现、票据质押贷款融资。

7积极引导和鼓励民间融资,实现民间资金向民间资本转化。一是企业可通过合伙制、股份合作制等方式进行股权融资,或通过集合委托贷款等方式解决资金困难。二是打击非法集资,加强对合法民间融资的规范和引导。

8建立创业资金,为中小企业提供创业服务。一是多渠道和多层次建立创业资金,满足高科技中小企业投资需要。二是建立健全创业资金退出机制。三是制定我省发展中小企业创业资金的政策保障措施,从政策、中介服务、人才和科技等方面给予支持和保障。

9发展租赁和典当融资。发展金融租赁公司,通过金融租赁满足中小企业对购置大型设备等固定资产的资金需求。发展典当行,通过典当融资满足中小企业短期急用资金的需求。

三、建立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

10 展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认真贯彻《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全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意见(试行)》(川办函〔2006〕182号)的精神,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体系,发挥政策性担保机构的引导作用,壮大发展商业性民营担保机构,鼓励发展会员制担保机构,改善担保业发展环境,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良好的服务。

11建立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一是加强领导,制订统一规划,明确各部门的分工和职责,实现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税务、银行、司法、国土资源、房管、环保、安全、通信、质监、水、电、气等部门中小企业信息的联网和共享。二是依托人民银行企业信用体系基础数据库和四川省企业信用信息平台建立和完善全省中小企业信用档案。三是建立中小企业失信惩戒机制。对不讲信用的企业和个人依法曝光和制裁,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舆论监督等手段在全社会形成激励守信和惩戒失信的机制,通过增大失信成本使中小企业守信。四是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法制环境,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加大对各种金融案件的执行力度,严厉打击企业逃废债行为,维护金融债权。  

12规范发展中介服务体系。一是进一步健全中介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服务、融资担保、教育培训、管理咨询、科技创新、创业辅导、市场开拓、政策法律服务等全方位的服务。二是统一和规范中介机构行为。三是明确和降低中介服务的收费标准。四、加强和改善地方政府对金融工作的支持和服务  

 

13提高地方政府对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地方政府要积极推进农村信用社、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等地方金融机构的改革和发展。要制定具体的政策措施,支持地方金融机构扩大规模,增强经营实力。帮助做好风险处置、增扩股、引进战略投资者等工作,大力清收、盘活不良资产,增强综合实力和抗风险能力,全面提高地方金融机构竞争力,提高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能力。  

14建立政府对金融机构的激励机制,提高金融机构增加对中小企业信贷的积极性。一是完善政府对金融机构的考核奖励办法。将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进行单独考核和奖励。二是取消财政性资金在存款方面对国有控股的地方银行机构的限制,为金融机构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三是对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给予政策扶持。积极解决银行诉讼费用、资产重复抵押、处置费用高的问题。充分发挥政府性资金的导向作用,各级人民政府可视自身财力情况逐步加大对中小企业贷款贴息力度,引导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四是建立政策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补偿机制。各级人民政府可视自身财力情况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风险补偿资金,对政策性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实际代偿损失给予一定比例风险补偿,以提高其风险防范能力。  

15转变职能,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平台和支撑。一是政府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职能,通过政务公开和电子政务等为中小企业的设立和经营活动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不断降低行政收费标准。二是积极开展培训工作,为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融资、财务管理提供专业培训,帮助中小企业规范财务制度和合规诚信经营,掌握融资技能,更好地满足融资条件和提高融资能力。三是政府部门要主动为中小企业和金融机构服务,搭建政银企协作平台和信息交流沟通平台。四是总结推广资阳市中小企业融资“五方联动”模式,建立银行、政府、企业三方融资风险共担机制。五是政府有关部门定期向金融机构推荐生产经营好、发展潜力大、贷款风险小的企业,供金融机构选择。  

五、提升中小企业素质,满足融资要求  

16提高企业自身素质。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要学习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不断提高企业决策素质。要遵循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原则,增强法制观念,加强财务管理,及时足额缴纳应缴税款,依法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不断提高企业管理素质。加强质量管理,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强化质量检验和计量标准化工作,严禁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不断提高企业产品素质。加强产品开发、市场开拓和技术创新,向“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逐步提升产业层次,增强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企业综合素质,努力成为金融机构的优质客户。  

17学习金融知识,提高融资能力。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要主动加强金融知识学习,积极参与金融培训,了解各种融资渠道、金融产品、贷款程序,以适应金融机构的要求。生产经营规模小、财务人员缺乏、财务管理不健全的企业要充分利用社会中介服务,委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以及向金融机构贷款。  

二○○七年八月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