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学术研究当前位置:首页 > 信用学术研究
记者职责高于生命
作者:四川省信用网时间:2013-8-7 10:47:50阅读:6490次
——评熊芙蓉新著《东河口绝恋》
魏金华
我们新闻界的川北盟友——广元日报社有个女记者叫熊芙蓉。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时,她在青川县城的采访驻地青川宾馆里。惊慌中她逃出房间后,得知“九寨旅游北环线”的重要一段金唐路上的东河口村,已被地震从地图上抹掉了,灾情最重。在所有通讯联系方式都中断的情况下,她首先想到的不是马上回广元家里、回报社,而是毅然决定立即奔赴东河口村采访。于是,就有了她从来没有计划过的这第一部新著。
今年“5.12”大地震周年祭后几日,熊芙蓉托人来成都送上她的首部新著《东河口绝恋》。我反复把该书谈了多遍。每每感慨、激动、赞许和追忆、推想思绪交织。若概括凝缩,可表达为“三惊”:其一,是惊喜。熊芙蓉身任党报记者、编辑之职,平时工作拔尖,大地震发生后,在平时工作量的基础上又增添了关注东河口村,关注抗震救灾、关注灾后重建等工作,还有单位事、家庭事、亲友事交叉接踪,能在半年左右完成书稿,震后一周年即时出版,昼夜奋战是肯定的,但其新著的写作速度和成稿、出版质量的上乘,既让人吃惊,又让人欣喜万分;其二,是惊异。新著《东河口绝恋》的采写、行文用到了新闻业务知识和技能,也用到了天文、地理、政治、文学、艺术、诗歌和计划、规划、管理和心理学知识等,可见著者博闻杂记、思维灵活又分寸适度,周密而不拘谨。著者有如此之综合素质,颇为难得,实让人吃惊而感奇异;其三,是惊诧。新著《东河口绝恋》的文体,长篇小说,纪实文学、长篇通讯、大特写、调查综述、叙事杂议、采访札记等文体兼而有之,具文学特征又不失活生生的现实性与总体严密的本质真实性,且日记文体和述评文体又穿插其间,这种“非驴非马”的文体形式,要拿捏得浑然一体而又有血有肉并立体化翔实,就算高手、大家、名人也未必能轻松为之?所以,广元日报社有此等人物,实让人惊而诧之且称奇叫好。
以上所述,是从该新著《东河口绝恋》成稿“技术”角度发端的。若从著作的影响力、感染力和震憾力的效果论,其是一部催人泪下又洗涤心脑的强势感染力的新闻性作品。按记者熊芙蓉自己的说法,她在大地震后奔赴东河口村时,是边采访边流泪。因为那种天塌地陷灾情实景之惨状,在听人诉说时、在拍照时、在用笔头记录时、在边采访边救灾时,你若不流眼泪,可能就不像是真正的人了。实际情况是,《东河口绝恋》的作者不仅在采访时流泪,在整理资料时流泪,在写作成稿时流泪,甚至联系出版时和校稿时亦泪眼朦胧。她这可不是软弱,也不是女性柔势,更不是普通的伤心,而是美丽山河之局部的碎损使她为民众忧心,为灾民动容,为亡灵挽悼,为生者的当然责任涌动、膨胀着冲动和激情。同时,一个称职记者所应具有的崇高的职业责任感,使她宁可失去生命,什么都不顾了,也要去行使和完成作为一位新闻工作者应履行的职业责任——有新闻就要去采访报道,哪里危险、哪里有突发事件、哪里有灾情就要往哪里冲!新闻记者的职责、使命、本能,就是要把地震状况、灾情、救援需求等,及时地到第一现场采访后即发回报道。这种不容多想的从业素质、性质、本质上高于记者个人的一切需求甚至生命。熊芙蓉做到了,累坏了,成功了。她不仅优异地完成了职责工作,还用心、血和劳累、激情、责任等,培育出了事业个人征途中的新闻业务的第一个大作品成果。这是她个人的好成就,也是中国新闻工作者的自豪、中国新闻界的骄傲。
世间的一切事,终归是“说者容易做者难”。在危难发生的时候,熊芙蓉选择的不是“撤退”而是履行职业责任。因此,相比之下,仍然是先有熊芙蓉的合格而优秀的记者素质,后有中国戏剧出版社2009年4月出版发行的《东河口绝恋》这部30万字的著作成果。若于此小看、不以为然等,那肯定是有的人自己做人有问题和没意思了。
出稿时间:2008—07—13
作品说明:本文论系著者为《新闻之友》杂志撰写的专稿。